(當初為鳳山教會設計之手繪稿,以前的設計師真的是太偉大啦)
本公司因為與鳳山基督教長老教會之建堂合作關係
因而認識了為人和善之蕭棋田牧師
因為鳳山教會這個大案子從洽談、規劃、施工到獻堂
歷經了相當多年的時間
因此本公司負責人也與蕭牧師變成了好朋友
由於蕭牧師後來又陸續參予了很多教會相關鍵案
像是:
口埤教會、
新豐教會、
鳳山教會
加利利宣教中心
這樣豐富的建堂經驗應該算是很難得的
因此蕭牧師才會在退休後的生活中
思其該如何提供自己微薄經歷,並且為眾教會盡一份心力
才會衍伸出教會建築工程諮詢服務中心 之構想
當然蕭牧師詢問本公司能不能做更專技術顧問
針對建築裡更專業的問題做志願性的顧問服務
我們當然是大力支持
並且聯合其他眾多廠商一同參予
希望能對眾教會盡一份微薄心力
有任何需要歡迎聯絡諮詢中心主持人 蕭棋田牧師
電話: 06 577-4053
傳真: 06 577-2617
手機: 0972-008-916
信箱: hsiao5774053@gmail.com
以下是蕭牧師個人經驗分享
口埤教會:1969年8月傳道師受派赴任
1970年11月和會通過重建禮拜堂
1971年9月28日本人封牧首任牧師
1972年10月9日拆除舊禮拜堂
1972年11月12日定礎開工
1973年6月12日獻堂暨二十週年感恩禮拜
(1)因人才少,由小會主導,本人負責對外募款,協助監工,由不識圖惡補到學會看設計圖。
(2)雖不經手錢,但掌控期款之支付。
(3)監控建材—發現偷工、減料。
(4)協助規劃牧師館之空間使用之配置。
(5)總工程費:40萬(禮拜堂約80坪、牧師館第2樓約40坪)
2、新豐教會:1975年8月第三任牧師
1976年完成三間托兒所教室
1977年10月大門整建及教會圍牆
1978年元月和會通過重建聖殿,三~七年完成
1978年9月~1979年5月新加坡三一神學院進修教牧碩士
1982年7月本人離任
(1)1978年元月和會通過重建聖殿預算200萬
(2)1980年底設計圖已畫好(未申請建照),建堂經費已準備近300萬。但因在規劃上與退任之長老意見有點出入,致使建堂事工受阻。
(3)1982年3月提出要離職,以讓教會可以進行建堂事工。
1982年7月到鳳山教會就任。
(4)1982年底江明元牧師繼任,1983年底開始依原圖,原規劃進行(削掉一部份新牧師館、拆掉舊小厝)發包270萬左右,1985年獻堂。
3、鳳山教會:1982年7月29日就任
1989年以660萬建社教中心,並增建至四樓,建堂前又加蓋第五樓。
1990年規劃迦南園,建懷恩堂(照舊禮拜堂哥德式)及管理室約400萬。
1996~2000年,五年計畫完成建堂(二年規劃三年建築),但因規劃期多一年而延至2001年11月25日感恩節獻堂,總經費壹億貳仟萬元。
主題:鳳山教會建堂事工分享
一、宣導期:異象傳遞
預計十年(設教120週年〈1987〉~130週年〈1997〉配合社區服務事工—由瑞竹社區服務中心開始。
1、刊週報—小會通過後,開始刊登週報—130週年完成大型教堂之建築。
2、建社教中心(1989年)—配合道路徵收補償金。
3、會員大會通過建堂方案—1995年8月通過五年計劃建大型教會,預計2000年底完成,經費預算9500萬(不含裝璜)。
二、籌備規劃期:1996~1997年因外型之難得共識而延至1998年。
1、成立建築委員會(成員有長老、執事、信徒代表共11名)
(1)選主委—不要選牧師,讓牧師扮演協助角色、主持小會之決策。
(2)聘專業監工—有薪(但他都奉獻)
(3)事工分組—財務、建材、工地………
2、奉獻規劃:目標9000萬
(1)五年計劃:基金2000多萬,另做追加預算及裝璜用。
第一年(1996)1000萬
第二年(1997)1000萬
第三年(1998)1500萬
第四年(1999)2500萬
第五年(2000)3000萬
但實際成為六年(到2001年),每年奉獻都是1000多萬,六年合計約7000萬。
定存利息1000多萬
設備奉獻(含管風琴)約2000萬
(2)每戶奉獻目標:(以300實戶編算)
每戶五年奉獻目標30萬(30萬*300=9000萬)
每戶每年奉獻6萬
每戶每月奉獻5仟
(3)預簽認捐:長執分組拜訪每戶信徒先行認捐,數目只有3000多萬。
3、徵求各機構需求空間:(供建築委員會參考用)結果統計近5000坪
4、設定建堂需求空間與初步配置:
地下室:310坪,停車場、機房、後多挖一米深,以便預留機械式雙層停車之用。
一 樓:地面每層250坪。多功能使用空間,後面50坪左右做辦公室,其餘不隔間,供社區活動場所,請客設筵席、各種聯誼活動……
二 樓:副堂(400~500位)、會議室、社區圖書室
三 樓:主日學教室及團契聚會空間
四 樓:主堂(800~1000位)
五 樓:階梯式夾層(300~500位)
5、推薦建築師做規劃草案(3~5家)
(1)分別邀請建築師來說明教會規劃理念,需求與配置,以便回去設計草案及模型。
(2)分別約建築師來說明所設計的草案、模型。
(3)決定建築師人選。
6、確定外型、細部設計及各種主建材
(1)先確定外型,然後才能依外型進行細部設計
(2)設計圖之各種註明或解說越詳細越好
(3)各種建材,也要詳細註明—可避免不必要的建築紛爭
三、建築期:
1、申請指定建築線及建築執照—建築師會負責
2、工程發包:可採整體包或分類發包(土木、空調、水電、裝璜)
(1)教會宜採資格標,優先議價之方式,不要公開發包,以避免圍標
(2)界定資格標之等級—甲級、乙級或丙級
(3)選定3~5家符合資格且有實際建築經驗之建築公司,如果是主內之建築公司又有建堂之經驗者更好。請他們來領標單繳押標金(沒得標者應退還)
(4)召開小會開標,決定優先議價之建築公司
(5)依優先議價之順序,約建築公司來再議價,議妥後決標。
3、簽訂建築合約書(建築師會準備)
(1)工期
(2)履約保證金
(3)付款期數及金額—以建築進度較佳
(4)付尾款(使用執照申請出來後)
(5)保固期:保固保證金(1%)
四、完工期:
1、報完工—申請使用執照
2、驗收
五、建堂期間應留意的幾件事:
1、牧師角色的難為:參與和不參與很難適中
(1)不要擔任主委、不推薦人選、不接觸財務,但財務組卻要隨時提供財務狀況,讓牧師了解,以便加強鼓勵信徒奉獻。
(2)隨時主持小會,參與建築委員會,促進充份溝通,凝聚共識,隨時了解建堂進度,協助作最妥善的決策。
2、建築師及建築公司之選定:
(1)避免人情關說,不要牽親引戚,在禱告中以客觀,超然之立場來做抉擇。
(2)以信仰、經驗、信用、合理的價錢來作多方面之考量而決定。
3、建堂期間的會友關懷與奉獻的鼓勵問題:
(1)建堂期間會有一些會友出走或不來作禮拜,其因有二:一是怕奉獻;一是看別人有能力奉獻而自己卻無能為力,因此自愧而不敢來禮拜了。因此要多加探訪關懷、信仰的造就。
(2)因建堂的需要,每個禮拜都在鼓勵奉獻,會使某些會友厭煩,而逃避,因此對建堂奉獻的呼籲,要如何適中,而不造成會友過大的壓力。
4、財務之管控:
(1)建堂的財務出入較大,應儘量向會友公開,清楚交待,以避免不必要的聯想。
(2)財務支付款項應依合約期款付款,不能隨意放水,而且憑據都要齊全。
(3)要預留付款之調度空間—預先尋找貸款管道、銀行或互助社,或者向信徒無息貸款。
5、備品的奉獻:
各種設備款額也非常可觀,可鼓勵信徒另外認獻。化大數目為小數目,使信徒有能力容易認獻,如長椅一張多少、講台、鋼琴、音響、冷氣、單槍投影等。
結論:
建堂事工是一間教會最重大的事工,不僅是教會的一大挑戰,也是教會全面的大考驗,更是教會更新、轉型、增長的契機。因此教會不但要深思熟慮,按部就班地凝聚教會全體的共識,全體總動員來投入教會建堂的大事工。以全備的信心、靠著教會的元首耶穌基督,勇敢壯膽地突破各種困境,來完成我們的主所交付我們此—偉大的時代使命—為主建殿。
進而以此來開發教會更大的宣教空間,促使教會以全新的裝備,邁入宣教的新紀元。喚起教會全體動員,以愛主、愛鄰舍,迫切熱誠的美好見證,把耶穌基督的福音,帶入社區、光照社區,來開創教會全面的增長,以歸榮耀於天父上帝。